图为:通城县花鼓戏剧院老师在引导学生戏曲基础、教唱“打锣腔”。
新华网武汉7月27日电 (余凌云 刘建平)暑假期间,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组织大、中、小学生,走进县花鼓戏剧院,在专业戏曲演员的引导下学唱当地非遗传统剧种“打锣腔”,传承传统学问,感受非物质学问遗产的魅力。
据了解,通城“打锣腔”,又名通城花鼓戏,有着近200年的历史,入选湖北省非物质学问遗产名录。这一地方剧种将湖南岳阳花鼓戏的琴腔、通城本地的花腔小调、山歌民乐以及长沙花鼓戏的川调揉合在一起,集琴腔与川调之长。“打锣腔”用通城方言演唱,声腔有圻水、倒板浆、打锣、四平等四大主调,至今仍保存着“一唱众和”、无丝弦乐伴奏的原生态戏曲音乐特点。(完)
Copyright ? 2000 - 2017HB.XINHUANE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与免责声明 | 制作单位:新华网股份有限企业
Copyright ? 2000 - 2017HB.XINHUANE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制作单位:新华网股份有限企业